密封件ROHS 2.0测试如何办理
密封件ROHS 2.0测试是针对密封件产品是否符合欧盟RoHS 2.0指令要求的一项检测。
RoHS 2.0指令概述
RoHS 2.0指令(2011/65/EU)是欧盟在2003年首次推出的RoHS指令基础上更新的版本,旨在限制在电子电气设备中使用有害物质,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。该指令适用于几乎所有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的电子电气设备,包括密封件等零部件。
测试项目与限值
RoHS 2.0指令规定了10种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质及其最大允许浓度,密封件ROHS 2.0测试需要检测这些有害物质在密封件中的含量。具体测试项目和限值如下:
铅(Pb):最大允许浓度为≤0.1%(1000ppm)
汞(Hg):最大允许浓度为≤0.1%(1000ppm)
镉(Cd):最大允许浓度为≤0.01%(100ppm)
六价铬(Cr6+):最大允许浓度为≤0.1%(1000ppm)
多溴联苯(PBBs):最大允许浓度为≤0.1%(1000ppm)
多溴二苯醚(PBDEs):最大允许浓度为≤0.1%(1000ppm)
邻苯二甲酸二(2-乙基己基)酯(DEHP):最大允许浓度为≤0.1%(1000ppm)
邻苯二甲酸丁苄酯(BBP):最大允许浓度为≤0.1%(1000ppm)
邻苯二甲酸二丁酯(DBP):最大允许浓度为≤0.1%(1000ppm)
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(DIBP):最大允许浓度为≤0.1%(1000ppm)
测试方法
密封件ROHS 2.0测试通常采用多种科学方法进行检测,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:
X射线荧光光谱法(XRF):用于快速初筛样品中的有害物质。该方法能够一次性快速定性分析样品中的铅、汞、镉、总铬、溴等元素,对均质样品无须制样,可进行无损测试。
湿化学分析法:用于定量分析疑似超标样品或难以用XRF检测的物质。常见的湿化学分析法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(ICP-AES)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(ICP-MS)和原子吸收分析法(AAS)等。这些方法能够精确测定样品中特定有害物质的含量。
气相色谱-质谱法(GC-MS):用于检测和量化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。该方法通过全扫描总离子流色谱图来实现检测,适用于检测包括DIBP、DBP、BBP等在内的多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。
测试流程
申请与准备:申请人填写申请表,提供产品元器件清单和测试样品。测试样品应为密封件产品的均质材料样品,数量应足够进行所有规定的检测。
样品处理:对收集到的样品进行预处理,以便进行检测分析。预处理过程可能包括样品的研磨、溶解、消解等步骤。
检测分析:采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有害物质检测分析。记录检测结果并比对RoHS 2.0指令规定的限值进行判定。
报告出具:根据检测结果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。报告内容包括检测项目、检测方法、检测结果、是否符合RoHS 2.0标准等。
合规声明:生产商需根据检测结果出具符合性声明(Declaration of Conformity),并在技术文件中保存检测报告,以备市场监管机构检查。
注意事项
取样要求:密封件ROHS 2.0测试需要在产品的均质材料上进行取样。取样数量应足够进行所有规定的检测,并确保样品的代表性。
测试机构选择: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测试机构进行测试。测试机构应能够按照RoHS 2.0指令的要求进行测试,并出具准确可靠的检测报告。
定期测试:建议生产商定期进行RoHS 2.0的测试,特别是在原材料、供应商、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,以确保产品持续符合RoHS 2.0指令的要求。
如果企业想办理密封件ROHS 2.0测试,具体的周期啊、流程啊、费用等相关的问题,您也可以直接与我司联系,我司会详细给您解答,供您参考;24小时服务热线:400-618-3600